家長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互動,使用簡單且重複的語言描述、提問引導、遊戲互動和共讀等方式,有效促進寶寶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具體做法包括:

  • 創造日常對話機會:在換尿布、吃飯、散步等生活場景中,用簡單句子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如「寶寶,這是你的紅色蘋果」,讓孩子持續接觸語言輸入。

  • 以問題引導鼓勵表達:使用開放式問題(例如「你今天喜歡玩什麼?」)激發孩子主動說話,避免只用「是」或「不是」能回答的封閉式問題。

  • 親子共讀:挑選詞彙和句型重複的繪本,邊讀邊用手指指圖片,說明新詞彙和動作,幫助孩子將詞彙與圖像連結,並學習固定句型。

  • 模仿與延伸孩子語言:家長模仿孩子的發音和語句,再加以豐富和延伸,例如孩子說「球球」,家長回應「大球球」、「球球好大」,促進語言思維。

  • 遊戲中語言互動:透過拼圖、角色扮演、唱歌、念兒歌等遊戲,創造有趣且無壓力的語言環境,激發語感與詞彙量。

  • 耐心傾聽並給予回應時間:當孩子嘗試表達時,家長應耐心等待,不急於插話,讓孩子感受到說話的重要性和被尊重。

  • 使用豐富的表情和語氣:搭配誇張的語調和臉部表情,讓對話更有趣,吸引寶寶注意力,促進情緒與語言的學習。

  • 跟隨孩子興趣與帶領:以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或玩具開始互動,避免強迫孩子離開原本遊戲,保持愉快的學習氛圍。

  • 建立溝通習慣:從肢體表達開始,逐步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需求,並在互動中持續給予語音輸入。

這些方法強調語言學習是在親子間自然、愉快且有意義的互動中進行,透過持續的語言輸入與回應,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會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