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班(約2歲以下)與幼兒園(3歲以上)在社交互動與團體生活訓練上,重點在於逐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情緒調節、語言表達及團體規則的認知與實踐。

幼幼班階段,孩子語言尚未成熟,社交互動多以肢體語言、表情和簡單手勢為主,透過親子互動和遊戲(如躲貓貓、拍手遊戲、丟接球)來培養輪流、分享、等待等基本社交規則,並促進情緒覺察與調節能力。此階段重視孩子克服分離焦慮,適應陌生環境,建立生活常規。

進入幼兒園後,孩子開始長時間參與團體生活,需要更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交技巧,如等待、輪流、合作、問題解決及同理心的培養。老師會透過小團體遊戲設計,讓孩子練習發言、使用社交句型、解決衝突,並引導孩子理解不同身份(朋友、老師、家長)間的互動模式。此外,幼兒園生活強調孩子學習團體規則,增強自信心,並透過同儕互動促進社會適應能力。

若孩子缺乏與同齡人互動經驗,可能會在團體生活中感到害怕或不知所措,家長可透過營造多元社交環境(親子場合、社區遊戲團體)及日常生活中練習社交禮節,幫助孩子更快融入。團康遊戲和音樂活動也是促進幼兒社交能力和團體合作的重要方式。

所以,幼幼班與幼兒園的社交互動與團體生活訓練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親子互動和簡單遊戲開始,逐步過渡到語言溝通、情緒管理及團體規則的學習,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