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犬咬事件的急救與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急救措施
-
立即清洗傷口
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沖洗傷口,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這是防止感染的關鍵步驟。
讓傷口流血有助於沖走污物,但要避免過度出血。 -
消毒傷口
使用碘酒或酒精對傷口進行消毒,以殺滅局部病毒和細菌。 -
控制出血與包紮
若傷口出血較多,可用彈性帶子在傷口上下約5厘米處勒緊,幫助擠出污血,防止毒素擴散。
除非傷口大量出血,否則不建議立即縫合包紮,以免封閉感染源。
清潔後用無菌紗布或繃帶包紮,保持傷口乾燥並經常更換。 -
接種疫苗
盡快前往衛生防疫部門接種狂犬疫苗,通常需要在被咬當天、第3、7、14、28天共注射5針,完成一個月療程。
成人也應確認破傷風疫苗是否有效,必要時補打。 -
換洗衣物
若是隔著衣服被咬,應立即換下衣物,並將衣物煮沸20分鐘後曝曬,以防病毒傳播。 -
就醫檢查
傷口若有感染跡象(如紅腫、疼痛加劇、化膿等),應立即就醫。
免疫力較弱或有糖尿病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需特別注意。
預防措施
-
犬隻社會化與行為訓練
飼主應逐步讓犬隻接觸不同環境、人群及其他動物,減少恐懼與壓力,降低攻擊行為發生。 -
理解犬隻行為
犬隻咬人多因壓力、恐懼、領地保護、疼痛或過度興奮,飼主需觀察並找出原因,尋求獸醫或行為專家協助。 -
安全管理
飼主應確保犬隻生活環境安全,避免犬隻接觸陌生人或其他動物時產生攻擊行為。 -
遇到犬隻攻擊時的應對
遇到狗追咬時,不要突然奔跑或驚慌,應保持鎮定,慢慢遠離,避免激發犬隻攻擊本能。
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犬咬事件的風險,並在不幸發生時及時處理,保障自身與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