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天公是台灣民間重要的傳統習俗,主要是祭拜玉皇大帝(俗稱天公祖),祈求平安與財運。拜天公的習俗與敬天畏地的古老思想密切相關,玉皇大帝被視為天庭最高神祇,掌管萬物與神界眾神。
拜天公的時間
- 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的生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拜天公日,信徒會虔誠祭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福運綿延。
- 除夕夜:作為一年的最後一天,拜天公是感謝過去一年神明庇佑的重要儀式。
- 農曆正月初一:賀正拜天公,迎接新年,時間較彈性,供品可簡單。
拜天公的供品
傳統上會準備多樣供品,常見的有:
- 米、水、生仁(花生)、桂圓、甘蔗、糖果糕餅等7樣吉祥招財的供品。
- 供品擺放時,供桌與供品朝外,人由內向外拜。
拜天公的流程
- 設置祭壇:在家中庭院或陽台等可見天空的地方擺設供桌,面向天空。
- 淨手淨心:祭拜前洗手,保持誠心靜氣。
- 點香點燭:點燃香燭,插入香爐中,通常要點9柱香。
- 稟告天公:誠心向天公稟告姓名、年齡、住址,祈求平安順遂。
- 叩拜:誠心叩拜3次或9次。
- 燒金紙:待香燃至約三分之一長度時,擲筊詢問是否可開始燒金紙,感謝天公庇佑。
拜天公的意義與禁忌
- 拜天公是對至高無上的天帝表達敬畏與感謝,祈求新年平安、順利與財運。
- 玉皇大帝相傳茹素,拜天公時供品多以素食為主,避免葷食。
- 拜天公時要注意供桌朝向與香的數量,保持儀式莊重。
所以,拜天公是台灣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祭祀活動,透過準備吉祥供品、誠心祈禱與規範的拜拜流程,信徒期望獲得天公的庇佑,帶來平安與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