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進行雷射療程時,需特別注意以下事項與風險:
-
雷射光療的能量主要作用於皮膚表層,理論上不易深入影響母乳成分或嬰兒,但雷射施作過程中會產生瞬間刺痛感,可能使母親緊張,進而引發子宮收縮,增加早產風險。
-
哺乳期因荷爾蒙變化,皮膚的色素沉澱與修復能力不同於平常,可能影響雷射療程效果,甚至加重色素沉澱或發炎反應。
-
雷射後皮膚較為敏感,若寶寶直接接觸治療區域(如臉部或頸部),容易造成感染或刺激不適,因此治療後應避免寶寶接觸該部位。
-
雖然醫學上無證據顯示雷射療程會直接影響胎兒或母乳,但因疼痛或緊張可能導致母體宮縮,建議哺乳期仍應謹慎評估是否進行雷射療程,最好在哺乳結束後再施作。
-
治療前應告知醫師自身體質,如有蕁麻疹或蟹足腫體質,需醫師評估是否適合進行雷射。
-
術前應避免使用口服A酸、酸類換膚等刺激性產品,並避免過度日曬,以降低副作用風險。
所以,哺乳期進行雷射療程雖非絕對禁忌,但存在一定風險與不適宜因素,包括可能的子宮收縮、皮膚敏感及寶寶接觸感染風險,建議在專業醫師評估與指導下謹慎進行,並做好術後護理與避免寶寶接觸治療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