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現行規定,捐卵的營養補償金最高可達新台幣99,000元,這筆補償金主要是用來彌補捐卵者在捐卵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項費用,包括醫療檢查費用、手術費用、交通費,以及因參與療程可能導致的工時損失等。
捐卵營養補償金的性質與目的
- 補償性質:補償金並非純粹的報酬,而是為了補貼捐卵者在捐卵過程中所需承擔的成本,避免捐卵者因經濟負擔而卻步。
- 法定最高限額:99,000元為法定最高補償金額,不會因取卵數量多少而調整。
- 匿名捐卵:台灣實施匿名捐卵制度,捐卵者身份不公開,受贈夫妻只能獲得捐卵者的身高、體重、血型、膚色等客觀條件,無法得知外貌等個人資訊。
捐卵的經濟誘因分析
- 經濟誘因有限:由於補償金是為了彌補成本,並非直接的報酬,捐卵行為在台灣並不以經濟利益為主要驅動力。
- 法規限制:台灣衛福部規定捐卵者年齡需在20歲以上且未滿40歲,且一生僅能提供一次成功生產的捐卵,限制了捐卵的頻率與規模,降低了經濟誘因的可能性。
- 醫療風險與時間成本:捐卵過程涉及多次醫療檢查、排卵誘導及取卵手術,存在一定的身體風險與時間成本,這些因素使得純粹為經濟利益而捐卵的動機較弱。
捐卵補償金與試管嬰兒補助的比較
- 台灣政府對不孕夫妻的試管嬰兒療程也有補助,最高可達每次10萬元(非低收入戶首次申請),補助次數依年齡限制,且涵蓋誘導排卵、取卵等費用。
- 捐卵補償金與試管嬰兒補助金額相近,但兩者性質不同,前者是對捐卵者的補償,後者是對受贈夫妻的醫療費用補助。
綜合來看,台灣的捐卵營養補償金主要是為了補貼捐卵者的醫療及相關成本,並非以經濟利益作為主要誘因。加上法規限制與匿名制度,捐卵行為更多是基於助人動機及醫療需求,而非純粹的經濟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