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腸道菌叢的發展與益生菌補充的科學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重點:

1. 嬰兒腸道菌叢的建立與發展
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幾乎無菌,腸道微生物的定殖主要來自母體,尤其是母親的糞便菌群。早期定殖的主要菌種包括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a)和擬桿菌屬(Bacteroides),這些菌群對嬰兒的免疫系統和生理發育至關重要。分娩方式對菌群傳遞有顯著影響:自然分娩(VD)的嬰兒能較完整地獲得母體菌群,而剖腹產(CS)嬰兒則因母體菌群傳遞受限,腸道菌群豐富度不足,且這種差異可持續數年,增加慢性炎症疾病風險。

2. 母親糞便微菌叢移植的研究
針對剖腹產嬰兒菌群不足的問題,有研究嘗試將母親分娩前的糞便微菌叢經過處理後,混入嬰兒首次哺乳的母乳中,成功恢復剖腹產嬰兒的腸道菌群組成,使其與自然分娩嬰兒相似,且未觀察到不良反應,顯示此方法安全且有效。

3. 益生菌補充的作用與選擇
益生菌補充能促進嬰兒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從而改善消化功能、增強免疫系統成熟度,並降低過敏及感染風險。常見的益生菌菌株包括乳酸桿菌(如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等,不同菌株有不同的健康效益,例如嗜酸乳桿菌促進腸道健康,雙歧桿菌有助於免疫調節,副乾酪乳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則能緩解腹瀉與便秘。

4. 科學基礎與臨床意義
腸道微生物群在嬰兒早期的快速變化與定殖過程,是影響免疫系統發育、代謝功能及長期健康的重要因素。適當的益生菌補充與母體菌群的有效傳遞,有助於建立健康的腸道菌叢,降低未來慢性疾病的風險。


總結:嬰兒腸道菌叢的健康發展依賴於母體菌群的有效傳遞及早期微生物定殖,剖腹產嬰兒因菌群傳遞受限,可能需要透過母親糞便微菌叢移植或益生菌補充來恢復菌群平衡。益生菌補充則根據菌株特異性,能促進腸道健康與免疫系統成熟,是促進嬰兒健康發展的重要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