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層住宅確實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主要原因如下:
-
懸浮粒子濃度較低:專家指出,離地面約10公尺(約3樓)以上的樓層,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如PM2.5)濃度明顯下降,因為這些粒子有重量,會逐漸沉降到地面。因此,高樓層的空氣中懸浮粒子較少,室內空氣品質相對較好。
-
空氣流通較佳:高樓層通常較為開闊,不受周圍建築物阻擋,空氣流通較好,有助於將室內的舊空氣帶出,提升室內空氣品質。
-
研究數據支持:以台北市為例,研究發現低樓層(1-3樓)PM2.5濃度比中高樓層(4-9樓)高出10%-20%,尤其當住宅附近有工地、工業區或道路時,低樓層空氣污染更嚴重。
此外,未來也有創新建築設計概念,如利用高樓層設置空氣過濾系統、藻類吸收二氧化碳等,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但這些仍屬於發展中技術,需要配合多種策略才能有效實現。
總結
影響因素 | 高樓層住宅 | 低樓層住宅 |
---|---|---|
懸浮粒子濃度 | 較低,空氣較乾淨 | 較高,空氣污染較嚴重 |
空氣流通 | 較佳,室內空氣更新快 | 較差,易積聚污染物 |
噪音影響 | 較少近距離噪音,但遠距離噪音可能較明顯 | 近距離噪音較明顯 |
因此,選擇高樓層住宅有助於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暴露,提升居住的空氣品質。